126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12章 讲课治水(第1页)

村民们一听自己被夸奖了,更是笑得合不拢嘴。都纷纷说:“是夫子教得好,他们都很感谢夫子。”

凤老大听着村民们的夸赞,也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他这辈子从来没有感受过的。

自从开始教村民们识字,他仿若掘了新的人生,觉得从前的自己真的是不值一提。现在的日子似乎才是他最想要的。

凤老大,自从开始教书以后,每天他脸上的笑就没有下去过,而且老二还把豆芽的生意分给了他和老五。每天都有一百多文的收入。

晚上又叫村里人识字,看着他们那么饥渴的想学习,自己又能满足他们的心愿,他现在前所未有的满足。

凤老大继续讲课,“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个新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大禹治水。

传说摇在位的时候,我们祖国大地上生了特大的洪水灾害洪水淹他了房屋……人们希望有一个像夏禹那样的关心群众疾苦而又能带领着群众同水灾作斗争的英雄乡亲们,你们觉得夏禹厉不厉害”

村民们的声音非常洪亮,“厉害。”

凤老大接着说,“其实我觉得咱们和上古初民一样也有类似的烦恼,咱们村东头的那条河河水湍急,每隔个三四年两边的田地都会遭一次栽。大家伙还记不记得?”

想起这事,村民们哪有不记得的。一想到河水要冲垮两岸的田地,村民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可惜的神色。

纷纷点头:“是呀,去年前年都没有大水,保不齐今年就又要开始了,哎呀这可咋办呀?”

旁边有个村民就说:“怕啥呀?咱们学夏禹一样,咱给它疏通一下呀。咱们在河道其他的地方多挖点渠,把水引出去不就不挨冲了吗?”

村民们一听都纷纷点头,“对呀,对呀,我们也多挖渠,这样不是就不会冲毁两岸的庄稼了吗?”

凤老大赶紧安抚村民们,让他们的声音小下来了。他接着说:“乡亲们,挖渠也是要有方式和方法的,你们看大禹在治水的时候,是不是也要将河流的周边情况全部查看清楚才能够确定在什么地方挖掘。怎么样挖才能保证既能疏通河道,又能让水安全地流过?”

村民们一听也都纷纷点头,凤老大又接着说,“”现在刚是初春的时候,河水还比较平稳。过几天仁怀说的那个水车就会做好了,咱们先把它放到河里面试试,是不是能够浇灌田地。如果真的呢,那咱们就先勾小渠把水引到挨家挨户的地里。

现在还有一个事儿是咱们能做的,就是咱们把河里的石头泥沙都往外清一清,把河两岸都再加高一些,这也是曾经治理水患的法子。先堵一下,然后把河底梳理干净,水流得更顺畅一些,也不容易淹没我们两岸的田地。

咱们得先多找几个对河水流向和治理有些法子的人过来,先帮咱们看看咱们疏通河水的渠道,该怎么挖,往哪挖更合适。咱们再开始这样做,既能把河水治好了,咱们也能省些功夫不是。”

村民们都很认同凤老大的说法,纷纷点头,“行,俺们听夫子的。”

凤老大接着讲,我们继续看今天识的字,除大禹治水这四个字之外,又学了其他的四个字。

村民们都学得很认真,也学得很好。一会儿就记住了,还纷纷在自己的木板上拿着烧过的木棍开始一笔一划的认真写起来。

刚写字的时候,只有木炭与木板相摩擦出的刷刷声,竟然没有一个村民开口讲话,这得是多大的毅力,对知识多么深刻的渴望才会拥有的。

摄政王在人群里坐着,看着村民们认认真真地拿着木炭摸着黑在黑板上写字的样子。

即使是常年征战沙场刀尖舔血的硬汉,也不禁被深深地感动。如果整个东华国的百姓都用这样的态度来学习,都像北山村的村民一样对知识有着莫大的渴望,那么东华国的未来又会是什么样的?

摄政王眼眸漆黑,思绪已经飘了很远。

就在众人已经认字认的差不多的时候,四房的小娃儿凤传传站起来说:“我也想给大家讲个故事。

软糯的童音叫回了摄政王的思绪,他抬头看着凤老大脚边不高的小不点儿。

小孩子明显营养不足,没有长太高,但是那双眼睛里却散着耀眼的光辉。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