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2章 高炉炼铁(第2页)

“实践见真知,你们先不要急于下结论。可以先打造一个规模小的炉子,多尝试一番,把每次冶炼的各种数据都记录下来,以便日后改进。”赵昺说道。

“草民遵旨。”李有钱说道。

“李总管,从你的儿郎们当中找一个胆大、心细、忠诚可靠之人,安排好各位大匠和他们的家属。再选择一个地方,让匠人们安心打造试验。然后再去支取一百万贯的钱粮,供各位大匠们使用。一定要保证匠人和他们的家属生活无忧。”赵昺对着李邦宁说道。

“臣,李邦宁遵旨,请陛下放心。稍后臣就去安排。”李邦宁答道。

“李有钱听封,朕封你为仁勇校尉,品级为正九品上。本来朕是打算封你个文官的,但文官毕竟是要参加科举的,朕只能先封你个武官,希望你能为朝廷尽心尽力,不要辜负了朝廷的重托。”赵昺站起来,掷地有声的说道。

匠人们看到皇帝站起来,赶忙都站了起来。

李有钱睁大了眼睛,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心里想着陛下刚才说什么了?正九品上,仁勇校尉?这?这……

李邦宁看着李有钱站着不动,笑着说:“李有才,陛下亲封你为仁勇校尉,正九品上,李校尉你还不快快过来谢恩,更待何时?”

“啊!”

震惊之余的李有钱,颤抖着,连忙匐匍在地,大声说道:“草民李有钱谢陛下隆恩,草民一定把这个炉子做出来。”

“哈哈,朕可不是让你们单独做一个炉子的,朕是让你们炼铁的。”赵昺看着语无伦次的李有钱笑着说道。

“李校尉,你已经是陛下亲封的仁勇校尉了,往后啊可不能再自称草民了。要称臣。”李邦宁乐呵呵的说道。

“是是,多谢李总管。”李有钱说道。

什么!李老头这就当官了?正九品上的官啊!这是跟县老爷一个品级啊!这李老头家祖坟冒青烟了啊!这是一飞冲天啊!下面一众匠人满脸惊恐的看着李有钱,各自思索着。

只有把人放在合适的地方,哪怕他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他也能变成人才。

等朕有了前的技术,划时代的机器,有了各种熟练的匠人,朕只要练出一支新军,收复旧都,饮马贝加尔湖畔(北海)。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群众动起来了,到那一刻搬山山倒,填海海平。

仅仅些许的匠人远远不够的,还是人才太少啊。

人才不够怎么办,只能培养教育。

国家的根本是什么?归根结底还是靠教育。

四书五经,之乎者也能把鞑子喊退?真是笑话。

以后的科举,一定要增加杂科的内容。

赵昺思索着,等到了琼州,一定要把大宋皇家科学院、大宋皇家学堂先建起来。

“从今日起,李校尉每月月例暂且定在15贯吧。大匠每月1o贯,其他能独立操作的匠人每月5贯,学徒每月2贯,杂役等每月1贯钱。如今我大宋朝廷风雨飘摇,财政吃紧,朕有些怠慢各位了。”赵昺对着匠人们说道。

“臣、草民不敢。多谢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李有钱领着一帮激动的匠人们连忙谢恩。

能不激动嘛,一个月就是1o贯钱,一年一百多贯呢。

北宋末年名将种师中兵败之前,曾准备给士卒赏,奈何军中银碗不足以犒赏三军,以至于士卒逃亡,种师中最终兵败阵亡。一只银碗折算为现代的2两白银,相当于士卒三个月的饷银。

一个上阵杀敌的士卒,脑袋别到裤腰带,一个月还不足一贯钱的饷银。

不过好在赵昺已经把禁军的饷银提高到了每月2贯钱的标准,而文天祥新招募士卒每月一贯半。

但是账目又不能这样算,中兴大宋,靠的是科技,靠的是教育。

就像后世,普通士兵和搞技术创新的科学院那是没法比的。

当然了,那些某星,某红们除外。

不知不觉赵昺和匠人们谈论了两个时辰,外面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

赵昺看了看窗外,对李邦宁说:“李总管,让御膳房安排,朕和匠人们一起用膳。”

众人眼睛冒着精光,和皇帝一起吃饭,荣耀啊!八辈子都轮不到的荣耀,这次回家又能跟婆娘吹一辈子了!

众人连忙行礼谢过赵昺。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